公正评价 打造认证行业品牌
诚信服务 促进城乡环卫发展
联系电话
010-68334336
010-68336292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五大体系打造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

日期:2025-03-14

栏目:公司新闻

2020年,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3060双碳”目标,并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开启新篇章。2024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零碳园区的概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强调,要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建设零碳环境产业园,助推行业转型升级一文介绍了环卫行业创建零碳园区的相关背景、技术路线及中环协开展的一系列试点项目情况,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零碳环境产业园区建设要求和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单位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1

管理系统

筑牢低碳发展根基


建设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首先需要坚实有力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系统作为支撑。清晰的战略定位为零碳园区发展指引方向,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应制定零碳园区规划,以指导零碳园区的建设实施。同时,园区最高管理者需明确作出 “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建设承诺,这不仅是态度的彰显,更是行动的号角,指引着园区朝着零碳目标迈进。并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制度落实与任务执行,确保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碳排放管理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需涵盖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信息管理等多方面。这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园区实现精准控碳的内在需求。制定适宜的低碳(零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将园区整体纳入规划范畴,包括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相关系统,使得园区在零碳转型的道路上有章可循。


定期对垃圾组分进行检测,并核算园区内工艺设施在生产活动中的直接和间接排放温室气体,是掌握园区碳排放现状与趋势的关键举措。这为后续的减排措施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园区管理机构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宣传工作,通过多样化活动向园内外相关方传递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环保等理念,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助力园区零碳目标的实现。


2

数字化建设

赋能园区智慧管理


数字化技术在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园区管理机构建设智慧化园区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园区各类垃圾处理工艺、能源管理、经济运行、系统管理、安全和应急管理、环境监测、日常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园区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更为低碳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针对园区生产运行流程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可对废弃物入场计量、处置工艺和流程、材料消耗计量、最终产物计量和去向、环境监测等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和存储。以生活垃圾焚烧生产运行DCS系统为例,其发展已较为成熟,能够有效助力园区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碳排放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控碳的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实时监测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对园区总体碳排放总量及强度以及各个工艺的碳排放总量及强度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并具备碳排放预测等功能,能够实现园区总体温室气体排放的精细化管理,助力园区精准控碳,及时调整减排策略。



3

工艺系统

提升“三化”处理水平



园区内各个处理工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园区低碳(零碳)目标的实现。确保园区内各个处理工艺技术水平的成熟性、先进性是基础要求。以生活垃圾焚烧工艺为中心,推动企业进行工艺升级替代,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是关键路径。如采用高蒸汽参数、蒸汽中间再热技术等,提高吨垃圾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等。

园区内各设施间尽量做到协同处理,通过物料协同处理,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如通过焚烧厂协同焚烧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沼渣、干化污泥等。同时,通过焚烧厂对污泥干化、餐厨垃圾加热提油、医疗废物等设施供蒸汽。


炉渣、沼气等资源化利用工艺的提升,能够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例如,炉渣资源化利用可以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沼气可通过发电、提纯等技术路线实现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园区温室气体排放。


建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园区内废水进行集中处理、水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循环利用、一水多用或串级利用等,能够减少传统水处理的能源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建立对园区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监控系统,有助于实时掌握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及时采取减排措施。



4

能源系统

构建清洁零碳能源体系



优化升级清洁零碳能源结构是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园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合理采用光伏发电、沼气利用、油脂资源化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措施。

根据园区所在地政策情况,建设园区微电网,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及园区内如沼气发电、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与园区内各个用电工艺端组成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这种微电网模式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还能提高投资效益,应对国补退坡风险,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

此外,优先采用能源梯级利用,优先对外供热,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余能采取回收和再利用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助力园区实现低碳(零碳)目标。



5

建筑及交通系统

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环境


在建筑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采取合理的耐久性措施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自然采光,不仅能够节省照明电力,还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根据园区内的道路布局合理设置公共充电桩,保障新能源车辆的顺利使用,以及鼓励园区内逐步实现传统车辆向新能源车辆的转变,能够减少园区在交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需要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以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低碳(零碳)环境产业园区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通过完善的管理系统、数字化建设、工艺系统优化、能源系统升级以及绿色建筑交通系统的打造,能够实现园区的低碳、近零碳、零碳目标,推动环境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The  End——